哎你发现没,现在工地上十个老板九个都说自己有总包资质,可真正能接大活的为啥就那么几个?就跟咱网购似的,都说自己是正品,结果一查全是高仿!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说,这个金贵的工程总承包资质里头到底装着啥门道。
先泼盆冷水:去年住建部公布的名单里,全国有总包资质的企业12.8万家,但实际能接亿元级项目的连1万家都不到。为啥差距这么大?因为资质里头的水深着呢!首先得整明白,总包资质可不是铁板一块,它分成三大金刚:
- 施工总承包(盖房子的看家本事)
- 设计总承包(画图纸的也得有话语权)
- 全过程咨询(这个最玄乎,得能说会道)
举个栗子,我老家县城那个体育馆项目,中标单位明明有施工总包一级,结果因为没设计资质,愣是被卡在图纸会审阶段三个月。所以说啊,资质齐全比单一资质高级更重要,就跟打游戏组队似的,不能光有输出没辅助。
最近好多新手问:这资质等级到底怎么分?咱拿最常见的建筑工程类来说,住建部把它划成四档:
资质等级 | 可接工程规模 | 人员配置要求 |
---|
特级 | 不受限 | 注册建造师50人以上 |
一级 | 单体3万㎡以下 | 注册建造师30人以上 |
二级 | 单体1.5万㎡以下 | 注册建造师15人以上 |
三级 | 单体8千㎡以下 | 注册建造师5人以上 |
注意看啊,这里头有个大坑——很多中介吹嘘的"一级资质"可能只是某个细分领域的一级。就像去年郑州那个开发商,花大价钱买了市政一级资质,结果发现不能用来盖住宅楼,肠子都悔青了。
说到这儿肯定有人急眼:那我要办个总包资质得准备啥?别慌,咱把住建部2019年那个新规掰碎了看:
- 注册资本金得实打实到账(特级要3亿,三级也得800万)
- 技术负责人必须干满8年相关工程(注意是"相关"!)
- 工程业绩要经得起卫星查(现在都用遥感技术复核了)
- 设备清单不能租赁充数(挖掘机发票得是公司名下)
我认识个包工头老张,去年申请资质时耍小聪明,拿租赁的塔吊凑数,结果审查时要求提供三年保养记录,直接露馅。所以说啊,硬件条件千万不能注水,现在都是大数据联网核查,比丈母娘查女婿还严。
最近行业里最火的要数"综合资质"。这玩意相当于资质界的爱马仕,全国才批了不到300家。有了它就能横着走?也不尽然!去年深圳某集团拿下综合资质后,接了个海外项目,结果因为没涉外经营许可,照样抓瞎。所以说啊,资质不是万能钥匙,得跟企业实际发展匹配才行。
要说我的个人看法,现在搞工程就跟打王者荣耀似的,光有个高级账号没用,关键得会操作。有些企业死磕资质升级,不如好好打磨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。毕竟甲方现在精得很,人家要的是能按时保质交活的团队,不是躺在资质证书上睡大觉的纸老虎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