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深吸口气)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啊,可能很多刚入行的兄弟都踩过坑。你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?明明听说西湖边有个市政改造项目,兴冲冲跑去投标,结果人家甩过来一句"你们资质不够",当场就给整懵圈了。哎,这事儿我表弟去年就栽过跟头,他们团队在转塘接了个民宿项目,合同都拟好了,最后因为没搞懂三级资质和二级资质的区别,活生生被截胡了。
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:其实西湖区的建筑资质标准跟全国标准基本一致,但这两年因为亚运会场馆建设,对环保指标和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确实加了码。上个月我跟西湖住建局的老张吃饭,他说现在每天接的咨询电话里,有七成都是问资质升级的事。
一、承包资质到底分几个档次
(敲桌子)重点来了啊!咱们用装修队来打比方就容易懂了。假设你是个包工头:
二、申请资质最要命的三个坎
(掰手指头数)我跟你说,现在卡住新手的就这三座大山:
- 人员证书:注册建造师得凑够数,去年开始还要求BIM建模师
- 工程业绩:注意!必须是竣工验收满3个月的项目才算数
- 设备清单:去年新规要求至少要有3台带GPS定位的工程机械
(突然拍大腿)对了对了,上城区有家公司去年申报时,把还在按揭的挖掘机写进设备清单,结果直接被驳回,这事儿在圈里都成笑话了。
三、问答环节
(推眼镜)我知道你们肯定要问:"那我自己去办资质还是找中介?"
这么说吧,西湖行政服务中心现在有"建筑业资质专窗",但你要准备好跟二十多个部门打交道。我认识个90后老板小王,自己跑了三个月,材料被退回来六次,最后找了代办机构,多花两万块但两周就搞定。这账怎么算,您自己掂量。
(翻笔记本)还有个高频问题:"技术负责人到底要什么条件?"
划重点!这个人必须同时满足:
(转笔)要我说啊,现在建筑行业就跟打游戏升级似的。您要是刚注册公司,先老老实实从三级资质开始刷经验值。等攒够五个住宅楼项目,再考虑冲击二级。记住千万别学那些买假业绩的,去年余杭查处的23家企业里,有18家都是栽在这上头。
(看表)哎呦,这都聊了快两千字了。最后给个实在建议:打算在西湖区干这行的,今年赶紧把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工地的经验攒起来。我听说十四五规划里,政府项目都要用BIM技术投标了,这趋势可比考资质证重要多了。